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上班族怎麽保護眼睛?

眼睛應該是現代生活中最辛苦的壹個器官了,特別是在電腦如此普及的今天。很多電腦族都會出現眼睛疲勞,眼黏膜發幹,眼睛發紅、發炎、疼痛,流淚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臨時性的視物模糊不清,復視等,在醫學上也被稱為“計算機視力綜合癥”。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發展,會產生嚴重後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如何緩解眼睛問題,盡可能的減少眼睛的痛楚呢?我來給大家支幾招吧!

壹:多吃水果蔬菜,尤其富含維生素A者     富含維生素A以及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粘膜有保護功能,各種動物內臟、牛奶、核桃、胡蘿蔔、菠菜、 西紅柿等蔬菜水果。尤其是橙黃色以及深綠色的蔬菜中維生素A含量豐富。也可以通過飲茶,展開護眼大戰!比如,金銀花茶、綠茶等效果很好。同時,如果眼睛不 舒適情況較為嚴重,利用食物效果又覺得較慢的話,可以在藥店藥師指導下服用維生素A片劑,普通藥店都有銷售,價格也較為便宜

二:多飲水,防幹燥    多飲水與多吃蔬菜水果有共同的作用就是可以補充體內水分,當然也包括眼部水分。工作環境的密閉,環境中的濕度較低,計算機不斷散發熱量,在幹燥環境下,淚液層幾秒鐘就被蒸發掉了,這是引起眼睛幹澀的重要原因。而多飲水,可以對緩解這壹癥狀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 辦公環境要整潔,空氣加濕可推薦    不要小看辦公環境的重要性,不僅僅影響妳工作時候的心情還會嚴重影響妳的身體健康。每天上班前都應養成將辦公桌收拾幹凈整齊,尤其是鍵盤,壹定要定期清 潔。辦公室內環境過於幹燥,也不利眼睛的舒適。可以放盆水,或者可以在室內放空氣加濕器,保持室內壹定的濕度,有利於護眼。定時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濕度的適宜。

四:坐姿科學,電腦擺放也講究     妳工作時,能挺直脊背嗎?還是不 知不覺就把腰弓下去了呢?這樣妳就會離電腦屏幕越來越近,不知不覺中就超過了安全距離。“豆芽菜”壹樣的坐姿不僅僅損害眼睛,對脊柱、頸椎都會造成巨大的 損害,所以,時刻提醒自己,挺直脊背!養成習慣之後妳就不會覺得特別為難了。而對於電腦的擺放可也是充滿學問的呢!距顯示器要70厘米以上,這樣才能防止 電腦屏幕的過度刺激。妳,距離夠了嗎

五:保護眼睛,避免“目不轉睛”    看顯示器時,我們通常會盯著屏幕看,很少眨眼,這樣眼肌容易疲勞,容易眼睛發幹、發澀,脹痛! 每天盡量減少電腦前的工作時間,如果無法減少,也應該努力做到每工作壹小時就起身活動十分鐘左右。走到窗前,眺望遠風景,做做簡單的養生保健操,眼睛放松的同時也可以讓整個身心放松!或者做壹些簡單的眼睛保健操!而休息之後工作效率還會提高很多呢,所以不要吝嗇十分鐘的休整時間

六:用眼衛生很重要     鍵盤上的細菌甚至比馬桶上還多,不能在辦公桌上吃午餐已經被很多人重視起來。除此之外,我們在工作時還應該註意用眼衛生!妳有眼睛不舒服,隨手揉眼睛的習慣嗎?不停地摁著鍵盤,摸著鼠標,手上會積聚多少細菌啊!而眼睛不舒服,就隨手揉眼睛,更會讓細菌等侵入眼睛,眼瞼炎的發生也就不奇怪了。別小看這個小小的動作,不註意的情況下真的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後果。所以,不要輕易的揉眼睛,如果十分幹澀,脹痛,就停下工作,休息!也可以利用快速而用力的眨眼睛方法,會暫時緩解眼睛的不適哦!

七:睡眠充足也關鍵      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有壹天晚上,沒有睡好,那第二天會感覺眼睛發澀、發幹、脹痛,任憑妳怎麽樣用力快速眨眼睛也不能完全緩解,所以,充足的睡眠是護眼的根本。每天7到8小時的睡眠,不僅會讓妳眼睛舒適,還會讓妳皮膚滋潤,面色紅潤呢!更好的睡眠才能促進更好的工作!

八:電腦背景有講究,藍色綠色最為優     專家指出,藍色和綠色是最為受眼睛喜歡的顏色,大家可以在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後,可以看看窗外的藍天和不遠處的綠地,讓我們的眼睛暫時的放松壹回,壹定程度上緩解視力疲勞。而我們也可以把電腦保護屏幕和網頁底色變成淡淡的果綠色,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狀況。而且,屏幕的亮度和房間的光線亮度相似,效果會更好呢!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這扇窗戶足夠的關註與關愛,才能看到更美的世界!勿以惡小而為之,同樣適用於生活中的小毛病,健康是點滴的積累!親愛的朋友們,希望大家都能擁有美麗健康的雙眼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泰國傳統名族奇特婚俗

泰國是壹個非常獨特的地方,不但好吃、好喝、好玩、好樂的趣事兒相當多,而且,還很講學 者風度,試問,誰肯把佛教定為響當當的“頂級宗教”呢?除了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之外,尚未被確定為“國教”的佛教,其實很有影響力。釋家的光輝,照 耀著椰林蕉叢之間金碧輝煌的寺廟。人們世代懷著虔誠的信仰生活,泰國人的每寸光陰似乎都鍍了金,那是傳說與童話、也是佛祖的微笑和世俗的光彩。泰國婚俗是最有趣的傳奇。(下圖:泰國,迷人的自然風光。)
如果有人問:世界上,哪裏的新娘最高?或許,很多人會想到人高馬大的歐洲美女。其實,歐洲新娘再高大,也比不過泰國新娘,“她們”至少也有五六米,甚至更高。這個結論的確駭人,天下哪有那麽高的女人?先別忙,到婚禮現場就全明白了。
   觀賞這種婚禮,必須到泰國南部壹些地方。瞧啊!吹吹打打、載歌載舞的婚禮依仗隊開過來了。來賓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歡天喜地地簇擁著新郎。男方是婚禮的主角,他們早就準備好“彩禮”了,精致的銀碗裏,盛滿了“龕瑪花”和“龕瑪菜”。“龕瑪花”是什麽玩意兒呢?不過是25顆檳榔果;“龕瑪菜”則包括人們喜愛的點心、糖果,此外,男方還要準備涼席、枕頭和蠟燭等物件。當然,這些“彩禮”並沒什麽實際用項,都是壹些象征性的道具。

 婚禮即將開始了。新郎打扮得相當英俊,他穿上華美的禮服,被壹大群花枝招展的少女簇擁著,笑吟吟地穿過鼓樂隊伍,在壹棵大樹底下停住腳步。此刻,那些花花綠綠的“彩禮”已經整齊地擺列在樹下。典禮由村裏的族長主持,他莊嚴地宣布: 婚禮開始!新郎先點亮壹把蠟燭,小心翼翼地插在龕瑪旁邊。在純凈的燭光裏,族長高聲朗誦經文。隨後,新郎的父親便代表婆家人,將鮮花、檳榔和幾塊銀元,放 在龕瑪的枕頭裏——這算是送給新娘的壹份見面禮吧。可是,新娘在哪兒呢?整個婚禮持續到夜幕降臨,仍然沒見新娘露面。原來,今天的新娘,就是燭光照耀的這 棵大樹。和大樹結婚?也太離譜了吧。泰國南部地區,確實盛行這種奇特的婚俗。也不是表演、取樂,婚禮慶典非常隆重,而且,每個男子都要經歷這麽壹回。娶大樹當新娘,其中,有哪些說道嗎?(下圖:泰國南部“娶大樹”。)
原來,很多泰國人篤信佛教,按照規定,每個男子到了壹定年齡,都要出家當壹次和尚。少則三個月,多則三五年,甚至壹輩子陪在佛祖身邊。平民如此,就連國王也不例外。如果哪個男子沒當過和尚,就像“睜眼瞎”壹樣叫人小瞧。外界先把妳當成廢物,最起碼,不能算長大成人,即便八十不出家,也是個滿臉皺紋的“生瓜蛋子”。別說成家立業了,恐怕,最醜陋的丫頭都不肯要他。泰國南部規定, 男子年滿21歲,必須在6—8月,跟“新娘樹”舉行壹場結婚儀式。在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樹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樹結婚,即可獲得到佛祖的保佑。同 時,還能修來忠貞的愛情,以備將來建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也就是說,只有和大樹結完這次婚,才有資格跑進廟裏當和尚,只是“新娘”的個子太高,堪稱世界之 冠了。畢竟,當和尚已成為真正娶妻生子的必由之路,早剃度,早還俗,念佛、結婚兩不耽誤——這樣豈不挺好嗎?
 泰國人真正的婚姻並非“新娘樹”;而是小和尚還俗之後的“問婚”。問婚就是說媒,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去提親。這回可不是相樹木,姑娘的脾氣性格、長相氣質,均在考察之列。如果男女雙方都沒什麽意見,便可談婚論嫁了。這場婚禮可玩真格兒的,起碼比娶壹棵大樹的程序更復雜。
  正式婚禮壹般安排在黃昏時分,灑水儀式屬於“重頭戲”。 主持人先將紗圈戴在新人頭上,然後,將“法螺水”灑在新郎和新娘手上,邊灑水,邊囑咐他們幸福安康,白頭偕老。這還不算完,參加婚禮的客人,依次上前為新 人灑水乞福。新人腳下,變成了大水泡子,末了,骨肉至親也來灑水,總算差不多了,家族的長輩才為新人取下紗圈,儀式就此結束。
   中國的老相聲藝人,都講過“舊婚俗”,比如,侯寶林、郭榮起等等。提到洞房之夜的“被窩”,格外氣人。裏外三新的被褥,楞往裏填充壹些障礙物,核桃、紅棗、桂圓、花生、栗子……硌得慌,也得咬牙忍著。被窩裏那些障礙物,全都是吉祥話:桂圓表示富貴圓滿;核桃表示和和氣氣;紅棗、花生、栗子表示“早生貴子”……想不到,泰國人也是這種做派。
新婚當晚,新娘請 壹對老年夫婦為新房鋪床,這對老年夫婦必須德高望重、兒女雙全、恩愛夫妻——中國也有類似風俗,但只請壹位,叫做“全和人兒”。至於老年人鋪床,也很相 近。中國北方有“老公公壓炕頭”之說。鋪床儀式主要分如下幾個步驟:掃床鋪、鋪被褥、擺枕頭、掛蚊帳。床鋪好以後,老年夫婦便在床上休息片刻,老婆兒躺在 左邊,老頭兒躺在右邊。倆人妳壹言,我壹語,替新人說壹套“兒孫滿堂、福壽雙全”的喜慶話兒。據說,鋪床儀式結束之後,新娘還不能馬上進洞房,必須留新郎空守洞房,時間不等,少則三五宿,長則六七夜。熬夠了火候,嶽父嶽母才肯出面,親手把寶貝女兒送進裝飾壹新的洞房……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卷入召妓風波的男性名人

 黃海波涉黃被捕,這些天壹直在人口相傳。無關大眾只是圍觀看熱鬧,真傷心的,或許是粉絲

沒辦法,誰讓這個長得不夠壞也不夠帥的男人,在屏幕上只能扮演那種“好人卡”式的溫良男,在劇中,他愛老波,愛家庭,老實本分,絕不做雞鳴狗盜之事。所以,單身的他被冠名中國好男人,據說還有少婦叫囂為他“改嫁”。

問題是,“好男人”不過是黃海波飾演的角色。鏡頭前,他可以按照導演和劇本的指示,靠演技塑造壹個完美無缺、令女人求之若渴的好男人,打動現實中無數女人的心,但那只是做戲,是工作,是職業,是壹場虛假的模擬。鏡頭之後的他,才是真面目,和俗世中碌碌男女壹樣,有著各種大小毛病。他涉黃被捕,人們之所以震驚,也許是作為觀眾入戲太深,總把戲中的他與現實中的他混為壹談。好男人?從來不是演出來的。

人都有多面性,所謂人前壹套,背後壹套,其實是常態。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裏的男人,走出家門,是好好先生,對人彬彬有禮;壹回到家卻成了變態暴徒,對老波各種毆打折磨。還看過壹部電影,男主白天是求 死扶傷的醫生,壹到夜晚就變成嗜血殺手,表情冷酷地制造壹樁又壹樁慘案。我們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壹面,即使沒有影視劇中那麽驚怵血腥,卻也足以讓不明就裏的 人驚掉下巴

特別是關乎“性”。性對人的誘惑越大,人對性的追求就越強。壹日三餐,缺壹不可,那是為了滿足上半身;寬衣解帶,顛鸞倒鳳,則是為了滿足下半身。不同的人,不同的性癖好,妳迷戀自己的左右手,或是紅燈區裏的壹個姑娘,甚至電影《困惑的浪漫》中那個把男友的屍體壹直藏在臥室裏,夜夜歡愛的金發女郎,人們通過自己的途徑尋求快感,道德界限並非對人人都有效。

嫖,聽起來不入流,連黃海波的粉絲們都恨偶像不爭氣,“妳缺女人,可以和粉絲們說呀!”其實,有人做過分析,明星的性生活遠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麽資源豐富任意享用——找同行吧,名氣大的瞧不上他;名氣小的又怕被對方博上位。找粉絲吧,且不說腦殘粉裏本來就沒有漂亮姑娘,要是遇上個“楊麗娟”似的偏執粉,還不鬧得滿城風雨?娛樂圈不僅勢利,而且危機四伏,算來算去,嫖,就成了最簡單便捷有效的辦法,壹手交錢壹手交貨,“嘿揪”之後,各找各媽。

在性面前,無論明星路人三教九流,壹旦脫光了衣服,就喪失了社會標簽,恢復了動物本能。黃海波在“應召小姐”眼裏,也不過是個“不算很大方,講好價錢3000,就只給3000,壹分都不多給,連車費都不給。”

翻翻新聞,明星召妓不止黃海波壹個。當他們出現在床上,褪去明星光環,也不過普通人,“壹個壹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曾經有男詩人、男藝術家、男歌手、男CEO……出現在女作家的床事回憶錄裏,他們的床上表現並不像社會身份壹樣優秀卓越。不必聲討男人踐踏了道德,女人物化了自己,赤裸相對的分秒之間,壹切“不外如此”。

微博上有人說,朋友裏有壹生只睡老公壹個人的,有快30了還守身如玉的,有炮友成群的,也有喜歡千裏送求開光的,這些都跟人品沒關系,只要別勾搭別人老波(老公)就可以了,其它都無所謂。
生活本就是泥潭,有人出瘀泥而不染,那是聖賢。更多的是凡間妳我,睜壹只眼閉壹只眼,過著混水摸魚的生活。也別裝正人君子,所謂潔身自愛,只能用來約束自己,跟別人沒有半毛錢關系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新人們喜歡浪漫泰國式婚禮

泰國是壹個非常獨特的地方,不但好吃、好喝、好玩、好樂的趣事兒相當多,而且,還很講學 者風度,試問,誰肯把佛教定為響當當的“頂級宗教”呢?除了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之外,尚未被確定為“國教”的佛教,其實很有影響力。釋家的光輝,照 耀著椰林蕉叢之間金碧輝煌的寺廟。人們世代懷著虔誠的信仰生活,泰國人的每寸光陰似乎都鍍了金,那是傳說與童話、也是佛祖的微笑和世俗的光彩。泰國婚俗是最有趣的傳奇。(下圖:泰國,迷人的自然風光。)
如果有人問:世界上,哪裏的新娘最高?或許,很多人會想到人高馬大的歐洲美女。其實,歐洲新娘再高大,也比不過泰國新娘,“她們”至少也有五六米,甚至更高。這個結論的確駭人,天下哪有那麽高的女人?先別忙,到婚禮現場就全明白了。
   觀賞這種婚禮,必須到泰國南部壹些地方。瞧啊!吹吹打打、載歌載舞的婚禮依仗隊開過來了。來賓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歡天喜地地簇擁著新郎。男方是婚禮的主角,他們早就準備好“彩禮”了,精致的銀碗裏,盛滿了“龕瑪花”和“龕瑪菜”。“龕瑪花”是什麽玩意兒呢?不過是25顆檳榔果;“龕瑪菜”則包括人們喜愛的點心、糖果,此外,男方還要準備涼席、枕頭和蠟燭等物件。當然,這些“彩禮”並沒什麽實際用項,都是壹些象征性的道具。

 婚禮即將開始了。新郎打扮得相當英俊,他穿上華美的禮服,被壹大群花枝招展的少女簇擁著,笑吟吟地穿過鼓樂隊伍,在壹棵大樹底下停住腳步。此刻,那些花花綠綠的“彩禮”已經整齊地擺列在樹下。典禮由村裏的族長主持,他莊嚴地宣布: 婚禮開始!新郎先點亮壹把蠟燭,小心翼翼地插在龕瑪旁邊。在純凈的燭光裏,族長高聲朗誦經文。隨後,新郎的父親便代表婆家人,將鮮花、檳榔和幾塊銀元,放 在龕瑪的枕頭裏——這算是送給新娘的壹份見面禮吧。可是,新娘在哪兒呢?整個婚禮持續到夜幕降臨,仍然沒見新娘露面。原來,今天的新娘,就是燭光照耀的這 棵大樹。和大樹結婚?也太離譜了吧。泰國南部地區,確實盛行這種奇特的婚俗。也不是表演、取樂,婚禮慶典非常隆重,而且,每個男子都要經歷這麽壹回。娶大樹當新娘,其中,有哪些說道嗎?(下圖:泰國南部“娶大樹”。)
原來,很多泰國人篤信佛教,按照規定,每個男子到了壹定年齡,都要出家當壹次和尚。少則三個月,多則三五年,甚至壹輩子陪在佛祖身邊。平民如此,就連國王也不例外。如果哪個男子沒當過和尚,就像“睜眼瞎”壹樣叫人小瞧。外界先把妳當成廢物,最起碼,不能算長大成人,即便八十不出家,也是個滿臉皺紋的“生瓜蛋子”。別說成家立業了,恐怕,最醜陋的丫頭都不肯要他。泰國南部規定, 男子年滿21歲,必須在6—8月,跟“新娘樹”舉行壹場結婚儀式。在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樹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樹結婚,即可獲得到佛祖的保佑。同 時,還能修來忠貞的愛情,以備將來建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也就是說,只有和大樹結完這次婚,才有資格跑進廟裏當和尚,只是“新娘”的個子太高,堪稱世界之 冠了。畢竟,當和尚已成為真正娶妻生子的必由之路,早剃度,早還俗,念佛、結婚兩不耽誤——這樣豈不挺好嗎?
 泰國人真正的婚姻並非“新娘樹”;而是小和尚還俗之後的“問婚”。問婚就是說媒,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去提親。這回可不是相樹木,姑娘的脾氣性格、長相氣質,均在考察之列。如果男女雙方都沒什麽意見,便可談婚論嫁了。這場婚禮可玩真格兒的,起碼比娶壹棵大樹的程序更復雜。
  正式婚禮壹般安排在黃昏時分,灑水儀式屬於“重頭戲”。 主持人先將紗圈戴在新人頭上,然後,將“法螺水”灑在新郎和新娘手上,邊灑水,邊囑咐他們幸福安康,白頭偕老。這還不算完,參加婚禮的客人,依次上前為新 人灑水乞福。新人腳下,變成了大水泡子,末了,骨肉至親也來灑水,總算差不多了,家族的長輩才為新人取下紗圈,儀式就此結束。
   中國的老相聲藝人,都講過“舊婚俗”,比如,侯寶林、郭榮起等等。提到洞房之夜的“被窩”,格外氣人。裏外三新的被褥,楞往裏填充壹些障礙物,核桃、紅棗、桂圓、花生、栗子……硌得慌,也得咬牙忍著。被窩裏那些障礙物,全都是吉祥話:桂圓表示富貴圓滿;核桃表示和和氣氣;紅棗、花生、栗子表示“早生貴子”……想不到,泰國人也是這種做派。
新婚當晚,新娘請 壹對老年夫婦為新房鋪床,這對老年夫婦必須德高望重、兒女雙全、恩愛夫妻——中國也有類似風俗,但只請壹位,叫做“全和人兒”。至於老年人鋪床,也很相 近。中國北方有“老公公壓炕頭”之說。鋪床儀式主要分如下幾個步驟:掃床鋪、鋪被褥、擺枕頭、掛蚊帳。床鋪好以後,老年夫婦便在床上休息片刻,老婆兒躺在 左邊,老頭兒躺在右邊。倆人妳壹言,我壹語,替新人說壹套“兒孫滿堂、福壽雙全”的喜慶話兒。據說,鋪床儀式結束之後,新娘還不能馬上進洞房,必須留新郎空守洞房,時間不等,少則三五宿,長則六七夜。熬夠了火候,嶽父嶽母才肯出面,親手把寶貝女兒送進裝飾壹新的洞房……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唐明皇極其寵愛楊貴妃

唐玄宗之所以不封楊貴妃為皇後,是從壽王身上考慮的。楊貴妃被奪走,給壽王留下了感情上的創傷,同時也埋下了壹顆不定時的炸彈
 白 居易《長恨歌》生動地描述了唐明皇愛楊貴妃的情形:楊貴妃生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壹身”等詩句;楊貴妃被賜死後,有“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詩句。可見,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是十 分深摯的。
    這就出來壹個問題:唐玄宗既然這麽愛楊貴妃,為什麽沒有將她冊立為皇後呢?這壹點比較奇怪,而且皇後的位子已虛懸多年了。而楊貴妃又為什麽不恃寵向唐玄宗提出冊立皇後的要求呢?

對此,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唐玄宗看中的是自己兒子壽王瑁的妃子,唐玄宗為得到她,先讓她做了壹段時間的女道士,但畢竟是公公娶媳婦。在重視禮制的封建社會,這種敗壞倫常的婦女哪有資格做“母儀天下”的皇後呢?唐玄宗不能封,楊也不好提。因而直到死,楊貴妃也未被立為皇後

但也有學者持異議,認為這是宋朝以後的看法,思想較開放的唐朝並沒有這種倫常觀念,它的婚姻關系也比較自由隨便。唐高宗李治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為皇後,他這是“兒子娶後娘”。兒子能娶後娘,公公當然也可以娶兒媳婦了。所以以上說法是不成立的。

還 有壹種說法認為,唐玄宗之所以不封楊貴妃為皇後,是從壽王身上考慮的。楊貴妃被奪走,給壽王留下了感情上的創傷,同時也埋下了壹顆不定時的炸彈。再加上楊 貴妃長期沒有生子,皇後的位子很長時間沒有人選,壹旦發生重大變動,很可能引發宮廷政變,因而,考慮到多種因素,唐玄宗在過完61歲大壽的時候,就將冊立 楊玉環的詔書公布天下,立其為妃,而不是冊立其為皇後。

盡管楊貴妃未被立為皇後,但宮中稱她為“娘子”,禮儀與皇後相同。以其當時的地位來看,實際就是六宮之主,對於“集三千寵愛於壹身”的楊妃來說,恐怕立不立皇後都是壹樣的。

現在很多人都說她叫楊玉環,這是錯的,玉環只是她的字,並不是她的名,她叫名是芙蓉,她的姓名是楊芙蓉

楊玉環出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沒有衣食柴米之虞,可以無憂無慮地撫琴吟唱,盡情歌舞,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楊玉環天生麗質,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之壹,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愛。為博得她的歡心,唐玄宗對其要求千方百計地加以滿足,不僅讓她享盡榮華,連她的家人也都地位顯赫,真可謂“壹人得道,仙及雞犬”。

但是為什麽如此寵愛她的唐玄宗,只封她為貴妃,而不冊封她為皇後呢?這壹點比較奇怪,而且皇後的位子已虛懸多年了。而楊貴妃又為什麽不恃寵向唐玄宗提出冊立皇後的要求呢?

對此,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唐玄宗看中的是自己兒子壽王瑁的妃子,唐玄宗為得到她,先讓她做了壹段時間的女道士,但畢竟是公公娶媳婦。在重視禮制的封建社會,這種敗壞倫常的婦女哪有資格做“母儀天下”的皇後呢?唐玄宗不能封,楊也不好提。因而直到死,楊貴妃也未被立為皇後。

但也有學者持異議,認為這是宋朝以後的看法,思想較開放的唐朝並沒有這種倫常觀念,它的婚姻關系也比較自由隨便。唐高宗李治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為皇後,他這是“兒子娶後娘”。兒子能娶後娘,公公當然也可以娶兒媳婦了。所以以上說法是不成立的。

還有壹種說法認為,唐玄宗之所以不封楊貴妃為皇後,是從壽王身上考慮的。楊貴妃被奪走,給壽王留下了感情上的創傷,同時也埋下了壹顆不定時的炸彈。再加上楊貴妃長期沒有生子,皇後的位子很長時間沒有人選,壹旦發生重大變動,很可能引發宮廷政變,因而,考慮到多種因素,唐玄宗在過完61歲大壽的時候,就將冊立楊玉環的詔書公布天下,立其為妃,而不是冊立其為皇後。

盡管楊貴妃未被立為皇後,但宮中稱她為“娘子”,禮儀與皇後相同。以其當時的地位來看,實際就是六宮之主,對於“集三千寵愛於壹身”的楊妃來說,恐怕立不立皇後都是壹樣的.
還有壹種原因恐怕是因為唐代之前的皇帝...死了皇後也不再立...

唐高祖正妻竇氏死於隋末,唐立國以後也沒另立皇後...

唐太宗長孫皇後死..也不再立新皇後...

唐高宗就是因為先有王皇後...後有武則天...於是唐室壹度因此中斷...

唐中宗只有韋後...

唐睿宗即位...劉氏與竇氏早已被殺...也無皇後...

玄宗即位以王氏為皇後...王皇後死後...本想以武惠妃為皇後...但被朝臣反對...原因如果又是以「武」氏為國母...怎樣也怕重蹈覆轍的忌諱...

因此之後寵幸楊貴妃...也沒有再想立為皇後的念頭.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追尋古人服飾的演變

男人與服裝有緣。縱然《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哭著喊著發誓要“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但自瓜 瓜墜地直至日落西山,與男人最持久地肌膚相親的,並非愛情,而是如影隨形的衣冠楚楚。不管布衣草履、清風滿袖,還是錦帽貂裘、長袍馬褂,都構成男人生命中 不言自明的身份證。女性世界是雲想衣裳花想容,男性王國,則流通人靠衣裝馬靠鞍,難怪怏怏病夫也要拉大旗做虎皮呢,圖著威風凜凜的效果。
   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金戈鐵馬,隨大江東去,使我最初認識到服飾為男人增添的魅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大喬與小喬,絕代雙嬌的儀容風範,已在歲月洪流中折戟沈沙,我們無法打撈。但風流倜儻的周郎,卻頭戴青絲巾、手搖鵝毛扇,在風起雲湧的制 高點,在歷史的櫥窗裏展覽千年
   羽扇綸巾,本為三國六朝時期儒將常有的裝扮,但用在周瑜身上,則成畫龍點睛之筆。至少在我心目中,它巳是這位少年英雄風度翩翩的專利。那頭頂的七彩祥雲, 掌上的春風得意,是別人無法模仿的。我遊覽赤壁的時候,眼前總是揮撣不開周郎的影子,甚至希望我阿迪達斯名牌旅遊鞋的立足之地,正是他當年橫掃千軍如卷席 的點將臺
   周瑜自然是文武雙全的古代美男子,羽扇與綸巾這兩件最平凡的飾物,巳比千言萬語更能傳神。不著壹字,盡得風流。我也愛屋及烏。
   《三國誌·蜀誌》描述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同樣是“葛巾毛扇,指麾三軍”。諸葛亮的羽毛扇,同樣千秋傳誦,但更多渲染出足智多謀、胸藏城府的成熟之美與大儒風範。小小的壹柄扇子,掌握在不同人手中,簡直能泄露千差萬別的人生
   譬如濟公,在人們想象中的肖像永遠是衣裳襤褸,頭戴脫絲的卷邊氈帽,手搖幹裂的破蒲扇。他搖扇的動作似乎不是借風納涼,而是給自己癲狂狀態的載歌載舞打拍 子。他是個人主義的音樂指揮,咬喝著浮生若夢、半醉半醒的亂世催眠曲。那柄心定自然涼、心遠天地寬的樂天派破蒲扇,確是其灑脫不羈、放浪形骸性格的最佳裝飾品。

   阿Q倒是不搖扇子,但阿Q戴著壹頂瓦片狀破氈帽,和紹興特產黃酒與茴香豆壹種味道,妳壹眼就能認出他是魯鎮的阿Q。魯迅怎麽舍得揭掉阿Q的破氈帽,暴露其頭頂象征國民劣根性的那塊油光閃亮的疤呢?

   20世紀初葉的知識分子(包括魯迅先生),肯定不頭紮三國時期儒士的綸巾了。他們身穿壹襲藍道林土布的長袍,脖子上繞壹條白色羊毛或棉織圍巾,壹截垂在前 胸,另壹截通過左肩松松地搭向背後,雙手怕冷似地抄在袖管裏,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確實是那個蕭瑟清冷的時代文人們的寫照。目送他們憔悴單薄的背影、 遲緩沈重的步伐,我簡直能辨認出誰是《早春二月》中的蕭澗秋,誰是《傷逝》中的捐生。橫搭在文人肩頭的白圍巾,壹端懸吊著孤獨,壹端書寫著寂;。多長時間 以後,仿徨才變為吶喊?
   以羽扇綸巾為導火索,我聯想到中國男人的服飾。信馬由韁地羅列了壹堆,僅僅在表明:男人服飾的演變,也能管窺出時代的影子。

   清朝八旗子弟,頭戴瓜皮帽,身穿綾羅綢緞的馬褂,提籠遛鳥,玩物喪誌。和辛亥革命壹起出現的中山裝,使壹個舊時代改換門庭。和中山裝壹樣以偉人名字命名 的,還有五、六十年代的列寧裝。紅海洋中曾有覆蓋全國的黃軍裝、紅袖章。後又出現了舶來品,西裝革履,黑領結花領帶,或牛仔服什麽的。當然,最初留長發穿 喇叭褲,是要受批評的。

   不管怎麽說,就像有時候壹夜之間,全中國的女人都換上高跟鞋壹樣微妙,中國男人的服飾世界,開始變得豐富多彩。這畢竟是件幸福的事情:這個古老國度裏男人的服裝,終於脫離了制服的概念,而開始追求流行與多元化……
  在歷史眼中,人生是舞臺,演員是過客,而服飾有時甚至是命運的道具。
  在十九世紀以前,冷兵器的時代,俠客或者武士,大多以馬匹為交通工具。壹位剽悍的男人騎乘在馬鞍上,如果再披壹襲獵獵飄揚的鬥篷,真可謂八面威風了。快馬 加鞭,粗礪的布料便仿佛沾了水似的繃直,與天空、地面平行,簡直像遊動的旗幟,以壯士的骨氣為旗桿。鬥篷的出現,最初肯定是為了昉風禦寒,但客觀上為鋪張 揚厲的男性美起到裝飾的效果,甚至默契了男人世界如影隨形的尚武精神。
  我的少年時代,保守的電影院裏終於閃現出阿蘭·德隆扮演的佐羅,這位仗劍遠遊的西方俠客的黑鬥篷,構成映襯俠肝義膽的專用符號,為我們提供了想象的自由。 我們發現,除了牛虻之外,還有另壹種英雄,個人化的英雄,使銀幕上的地平線更加豐富與開闊。蒙面的佐羅如果摘除了那頂鑲紅邊的黑鬥篷,是否會形容蒼白,是 否會減少些許神秘的魅力呢?它畢竟包裝了壹整部平民化的遊俠傳奇。隨著佐羅的寶劍飛快地在敵人的制服上劃出滴血的“Z”字母,觀眾的腦海中也有壹道正義的 閃電掠過。

   美國的好萊塢制造了類似的蝙蝠俠,作為工業時代的新 型俠客,以頂替現代人對英雄傳統的渴慕及心靈階梯劇場的空缺。他同樣有壹頂黑鬥篷,作為對古典遊俠的延續。剔除這經典般的翅膀,高樓廣廈呵護的當代英雄又 怎能像敏捷的蝙蝠壹樣橫渡城市的夜色呢。英雄主義的黑鬥篷,夾在休閑與刺激之間的壹枚繡花書簽,是屏障燈紅酒綠的壹道冷風景
  中世紀曾經是騎士的時代。鬥篷作為那個時代流行的“運動服”,自然遺傳著壹種耀武揚威的騎士風度。不知堂吉訶德的披掛裏是否包括壹頂鬥篷(即使有恐怕也極破舊),那樣他向風車巨人沖刺時堪稱威風凜凜了?
   夏伯陽的鬥篷(毛氅)是風撕不破的。《靜靜的頓河》裏的哥薩克騎兵,揮舞馬刀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將領的紅鬥篷本身就是身先士卒的旗幟。隨著騎兵時代的結束,鬥篷是否也從男人的舞臺上隱退呢?
   中國的鬥篷是生活化的,並非騎士的專利。漁翁的蓑衣,獵手的披風,都是鬥篷的變形。《紅樓夢》裏的青年男女,踏雪尋梅時都肩披此物。“只見眾姊妹都在那 邊,都是壹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繪鬥篷。”林黛玉也罩壹件大紅羽紗面白狐貍裏的鶴氅。而寶琴的質料最奇異,“披著壹領鬥篷,金翠輝煌,不知何物。寶釵忙問: 這是哪裏的?寶琴笑道:因下雪珠兒,老太太找了這壹件給我的。香菱上來瞧道:難怪這麽好看,原來是孔雀毛織的。”那簡直堪稱孔雀開屏了。除了金堆玉砌的大觀園,人間哪兒能輕易見到如此昂貴的人造風景?看改編的戲曲或電影,賈寶玉大都系壹襲大紅鬥篷,公子哥兒的扮相,如玉樹臨風。
   古老的鬥篷,現在在哪裏呢?工業時代如果披壹襲戲劇化的鬥篷,肯定誇張得驚世駭俗了。但我喜歡看城市裏穿風衣的男人或女人,在落葉飄忽的街道上逆風而行, 衣角和下擺微微飄舉,尤其是不系鈕扣的時侯,瀟灑飄逸。我的學生時代,祖國的許多城鎮曾流行壹種大地牌米黃色風衣,我的衣箱裏至今收藏著陳舊的壹件,簡直 構成對青春的記憶了。哦,誰能想起我身披米黃色風衣向時光深處大步流星走去的挺拔背影呢?誰是我青春的見證人呢?通過壹件褪色的衣飾而想起壹個人,想起壹 個遙遠的故事。哦,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牛仔服的誕生耐人尋味。據說最早是美國西部某州的煤礦工人,用馬車上的舊帆布,粗針麻線縫制成結實耐磨的褲子。這就是全世界的第壹條牛仔褲。它產生的原因 是為了便於在陰濕曲折的礦井下葡匐作業。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中屬勞保用品,並不出於審美的目的。然而它流行了,從幽深的井下出現在陽光燦爛的地面上,覆蓋 了幾乎所有種族、國家,到處都能見到精神抖擻地穿著牛仔服的人們,而成為20世紀以來服飾文化中壹種美的範疇,構成它獨特的風格和普遍性。這正是對文雅高貴的紳士型服裝的逆反,也是它受到歡迎的真正原因。
   這壹切,仿佛都是為了紀念那第壹條牛仔褲所做的宣傳。哪怕它早巳被礦工的膝蓋與粗礪的礦石磨爛了。它並不是為了追求美而產生的,但它象征著勞動,而人類的 勞動促成了最古老的美。力與美,是人類創造活動的雙翼。最初的牛仔褲,都巳在井架縱橫的礦山成為勞動的犧牲品,默默無聞,不曾想象未來的流傳與榮耀。我們 穿著今天的牛仔褲招搖過市,並不見得真正理解其紀念意義。我們刻意把它磨洗褪色,追求那份飽經滄桑的效果,潛意識裏恐怕正是為了偽造勞動的痕跡。對於開山劈海的人類而言,勞動是永遠的榮譽。
   六七十年代,全中國到處都能見到那種灰藍色帆布制做的勞動服(那個時代工人的制服),而那種布料也贏得了“勞動布”的特稱。壹身勞動服,壹副塗膠棉絲白手 套,壹雙土黃翻毛皮鞋,勾勒出那個時代驕傲的形象,看過《創業》、《火紅的年代》等老電影的人都不會輕易地忘卻。不知為什麽,卻沒有人發現它和舶來品的牛 仔裝在質感、風格方面的相似性。否則,我們就可以驕傲地聲明:中國人也發明過自己的牛仔服。正如列寧服、中山裝壹樣,隨著那個火紅的年代遠去,勞動服消失得突然。現在的年輕人,以高價購得壹條進口名牌的石磨藍牛仔褲為炫耀的資格,很愛惜地穿。
   壹位頭戴翹檐帽、身穿牛仔服的西部槍手,駕馭壹匹剽悍的烈馬揚長而去,而又在赤日炎炎的山崗驀然回首……耳熟能詳的鄉村音樂,告訴我這是萬寶路香煙的廣告。牛仔服所透露的硬朗野性,恰恰與西裝革履的溫文爾雅構成強烈的反差;野蠻與文明,是人類文化的兩大極端型魅力。這也是牛仔服與西裝兩大潮流在現代社會並存而無法相互取代的原因

黃柳霜--華裔女星的好萊塢之路

壹頭烏黑濃厚的“清水掛面”齊頸短發,厚厚的額發直垂在壹對睥睨著的神秘的單眼皮黑眼睛之上,高高的顴骨濃裝艷抹,再配兩片嫣紅的飽滿的嘴唇。這曾經壹度為西方世界驚為天人的東方美女,中國娃娃的經典造型,是由好萊塢華人美女影星黃柳霜首創的。

    黃柳霜,第壹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原籍中國廣東臺山。1905年 1月3日生於洛杉磯。1919年,黃柳霜14歲時在影片《紅燈照》中首次登上銀幕,其後在1921年《羞恥》、1922年《海上災禍》、1923年《雷鳴的黎明》等影片中演出。1924年,在D.範朋克主演的神話片《巴格達竊賊》,曾被譯為《月宮寶盒》中扮演蒙古女奴而壹舉成名。由於她對世界電影的卓越貢獻。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中被給予壹顆星

    1905年1月3日,在洛杉磯唐人街的花街,黃柳霜的父親黃善興在這裏開壹間洗衣鋪來維持生計。黃柳霜共有兄弟八人,她排行老二。在她上小學的歲月裏,正是好萊塢電影制作的開端,看電影成了人們時髦的玩意,小小的黃柳霜姊妹們,壹下子就被電影所吸引,黃柳霜常常翹課溜進戲院,也曾為了看電影省下午餐飯錢而生過病

    當時在默片時代的好萊塢,常常拿挖苦東方人或醜化華人的故事作為拍片的題材,因而也時常到中國城出外景,而且常常就地取材招用華裔臨時演員。壹天,正好壹部叫《紅燈籠》的影片在中國城出外景,由當時第壹紅星納姬睦娃來飾演壹位歐亞混血兒,劇情需要東方臉孔來搭配,才14歲的黃柳霜毛遂自薦,軋上龍套壹角,從此便在1919年,踏入星光之路。

    在黃柳霜40多年的電影生涯中共拍了50余部電影,她也是第壹位進入好萊塢闖蕩的華裔女星,在那充滿族裔歧視的環境下,同時還得承受家人的極力反對,單刀直入在那有如鯊魚出沒的好萊塢水域裏力爭上遊,歷久不衰,若是沒有兩把刷子,早就像《星海浮沈錄》般地消失無蹤了。

    從默片開始壹直到天然彩色,逐步將她推向世界級的明星地位,不折不扣地成了壹位來自東方的當紅艷星。當時黃柳霜的芳蹤和動態,也三不五時地出現在北美、歐洲、澳洲、南美,及東南亞、中國、日本的電影雜誌上。

    1928年,在她姊姊露露陪同下來到歐洲,在她旅歐的3年間,黃柳霜首先在德國拍壹部叫SONG的電影。在歐陸也帶來了旋風,從英國到荷蘭、從西班牙到意大利、從匈牙利到羅馬尼亞等,都搶登她的報道

    德國名攝影家愛德華·史坦欽,也將黃柳霜的寫真集,刊登在法國發行全球的《名利場》雜誌上,這份雜誌在當年上海法租界也可買到。歐洲影迷對她的熱情反應, 也使得美國國內的高級雜誌為她保留版面。不久黃柳霜又足踏法國,法國人本來就對中國的絲綢、磁器和建築有興趣,這回來了壹個有血有肉、風情萬種的華裔艷 星,因此更造成法國觀眾對她的愛慕。

    不久,黃柳霜來到英倫三島,並在這裏參加由德國電影導演杜邦導演的電影《皮卡迪利》(Piccadilly)的拍攝,她特別喜愛倫敦,深覺人們對她的關心 與友善。她的風采與神韻不僅讓前來采訪的記者為之傾倒,連壹般的影迷也因她那股神秘的吸引力,而爭先恐後地壹睹她的真面目

    這部影片巨大的宣傳海報懸掛在倫敦各個電影院、餐館、舞廳及劇院裏,同時海報也在亞洲出現,上海也可看到。黃柳霜歐洲之旅,確實造成壹連串的“東方效應”,所到之處無不轟動。

    上世紀30年代初,25歲的黃柳霜自歐陸返美,片約立刻如雪片般地飛來,就在她尚未辦好入關手續之前,片商們已備好合約書並捧著預付的酬勞在關口守候。在紐約上岸後,她先在百老匯演了167場舞臺劇,事後又拍成電影,同樣造成轟動。黃柳霜此刻的影業事業如日中天,在巔峰上跳躍歷久不衰。

    黃柳霜是壹位愛國又愛鄉的小女子。1936年春,她終於踏上從未去過的母國土地:中國上海。當船尚未靠岸前,壹群記者坐著舢板搶先訪問,當她通關後,不慌 不忙地擺出各種pose,任由記者獵取鏡頭。和她前來的洛杉磯記者,也將畫面壹壹納入鏡頭,以備返美後在洛杉磯《赫司特時報》發表。到場歡迎黃柳霜的,除 了上海電影界外,還有國際學權威顧維鈞大使及夫人,和林語堂博士等社會名流。在上海期間,她飽覽了“東方巴黎”的風光,並和京劇大師梅蘭芳共進晚餐。當時 的《良友畫報》也對她作出壹系列的報道。

    黃柳霜數度強調她對母國文化的渴望與敬仰,不時還能將林語堂博士在美國出版的《吾土吾民》朗朗上口。可是在另壹方面,上海的“狗仔隊”對她以往在好萊塢演 出傷害華人形象的電影,卻作出刻薄的人身攻擊,黃柳霜就此作出正面的捍衛,聲稱若不由她接片,勢必由白人演員來飾演,反而更沒有機會維護華人起碼的形象。 有的小報對她既沒結婚,又無男友,也翻出來炒作。黃柳霜剛剛抵達上海時,雖然媒體的報道頗為負面,但黃柳霜都能耐心對答,迎刃而解,即使那些特別難纏的記 者在訪問完後,都會要她的簽名照。另壹方面,她能被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熱情招待,同時又和紅遍全國的胡蝶雙雙同進同出,這也大大的改變了國人對她的態度。

    除了在上海外,黃柳霜也上訪北京,在路過南京時,也成了國民政府的正式來賓,北上時她還去了天津的媽祖廟,也登上了山東泰山。當時的《北洋畫報》也大幅刊 登了她的芳蹤。對黃柳霜本人來說,真是壹次文化的“尋根之旅”。在中國停留9個月的黃柳霜,於同年返回美國,並決定在洛杉磯長住,以便和好萊塢保持關系。

    在《好萊塢派對》這部電影中,她和克拉克·蓋博對戲,黃柳霜在片中巧用她那阿娜多姿的身材,把她剛從中國帶回來的旗袍壹件又壹件地在影片中展示出來,同時也多了很多對提升中國人形象的對白。

    在上世紀30年代期間,由賽珍珠所寫的諾貝爾文學獎巨著《大地》, 也被改編拍成電影,片中公正地描繪了中國農民的善良與純樸,因而也改變了美國社會多年對華人的偏見。後來黃柳霜也因此和賽珍珠在公益事業上,彼此合作。戰 後的黃柳霜,隨著年華已去,片約大不如前,有段時間她還投入美容事業,成為“中國養生美容”的代言人,她告訴客戶,要多看家中所養的金魚,因為這樣可以增 加眼球的運動。

    就在黃柳霜探親回美國後不久,抗戰爆發,她心憂如焚。在電影界的宴會上,在慈善機構的集會上,她多次發表演說,呼籲美國人民積極支持中國抗戰,並將自己在中國選購的眾多珠寶首飾拿出來義賣,並將所得義款壹分不留,在1939年匯回中國支持抗戰。

    1942年,正值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講,宣傳中國抗日,引起美國各界巨大轟動。在影都好萊塢,宋美齡也不失時機對三萬聽眾演講,令美國人對中國、中國人和中國婦女有客觀的了解。

    在好萊塢的演講臺上,許多著名影星眾星托月般簇擁在蔣夫人左右,惟獨沒有黃柳霜這位好萊塢唯壹的華裔女明星的身影!黃柳霜為此十分失落。她確實想為報效祖 國盡壹份力!後來得知,恰恰是以蔣夫人為代表的“祖國”將她拒之門外。理由是,黃柳霜代表的是只有洗衣店、餐館老板,黑幫和苦力組成的舊中國人形象。中國 還有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他們才能代表新中國人形象。

    其實,宋美齡太過文過飾非了。在哀殍遍地的中國,國力衰弱,僅靠寥寥幾個精英,要改變中國人形象談何容易?黃柳霜再壹次擔當了替罪羊的角色!

    差不多息影5年的黃柳霜,終於在1949年,派拉蒙電影公司又找上門來,為她攝制新片。此外,還有電視公司,為她制作《柳霜夫人的畫廊》影集,但好景不 常,她無法在新來的媒體寵兒――電視裏有所斬獲。人到中年,體力上及情緒上也大不如前,黃柳霜不時在片場向他人講述以往的風采,同時也對好萊塢總是叫她飾演東方“壞女人”角色而不滿。黃柳霜喜歡研讀卡奈基的《正面思考》,在她演藝事業的晚期,並沒有像好萊塢那些過氣的明星,走向自我毀滅的路途,尤其是在私人財務管理上,未使她陷入潦倒的窘境。
   她雖然不是特別富有,但絕對不需他人的接濟,不但如此,她還能把她的弟妹們拉拔成人。到了60年代,黃柳霜還在《花鼓歌》及《蘇絲黃的世界》電影拍攝中 相繼被邀,準備演出。正當她重返影壇之際,在1961年2月2日下午,黃柳霜因突發心臟病,而猝逝寓所。死後葬於洛杉磯母親墓旁,墓石上沒刻上壹個字。